新冠病毒康复日记里总结的数据和经验

距离“新十条”发布已经过去两周,首批在朋友圈宣告阳性、连载病程的新冠患者也逐渐康复,喜提抗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三年来首次直面新冠病毒的两周,从一线城市到县城乡镇,办公室、小区、校园纷纷上演“奥密克戎版狼人杀”,一睁眼身边就有人嗓子“被刀”。

这也是信息超载的两周,抗原怎么用、什么药不能同时吃、同事/家人/室友阳了怎么办,家族群里平均每天有 10 个专家出手解答。

两周以来,也有上万名网友在互联网平台参与了“新冠康复日记”的话题讨论,我们统计了其中的 5572 篇日记,提炼出常见症状、好物推荐等不同维度的排行榜。

我们希望用当下最鲜活的经验帖、抗疫经验,为正在苦战或尚未感染的你提供一些面对病毒的信心,亦或是为已经康复的你带来些许共鸣。

刀片嗓,不愿经历第二次

12 月 15 日,钟南山院士在全国高校抗疫大讲堂讲座中表示,新冠走到现在的状态实际上是“新冠上呼吸道感染”,或者甚至简单地说就是“新冠感冒” [1]

不过,在最近很多“阳过”的分享中,感染新冠还是比普通感冒要难受,症状和流感更接近。在五千多名网友的新冠康复日记里,发烧、咳嗽和酸痛是最常见的三种新冠症状。

image

根据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阳性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第一版)》,一般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病程为 7 天左右,通常在第二天开始发热,第三天出现高热症状 [2]

大多数人对于发烧都不陌生,无非是冷热交替的冰火两重天:

晚上睡觉的时候全身发冷,脸上却能煎鸡蛋。当时我真想把冰冷的脚在脸上贴贴,退烧还暖脚。

但最折磨的是遇上反复高烧,在希望和绝望之间反复横跳:

第一天:体温39,反复高烧无法降温;第二天:反复高烧,体温能降低到37左右;第三天:晚上高烧,体温能降低到36左右。第四天:退烧。在经历了N次反复高烧以后,终于恢复到了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

除了发高烧,咳嗽也足以消磨人的精气神。在发病的不同时期,咳嗽会以干咳、咳痰等不同形式出现。“半夜被咳醒”“一呼吸就想咳嗽”“咳得肚子痛”都是常规反应。

伴随着咳嗽而来的,还有鼻塞和流涕,体验“水泥糊鼻”的窒息感:

第七天,体会到了水泥封鼻孔的感觉,鼻塞到窒息,咳嗽有痰,继续流鼻涕打喷嚏,两只眼睛流眼泪,七窍只剩下两窍还健在。

进入病程后期,不少人都出现了味觉/嗅觉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的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靠吃“火鸡面”“麻辣锅”来测试味蕾是无效的,“辣是痛觉”这个知识点,不必等到辣得面目狰狞、嘴里还只有苦味的时候才明白。

image 1

在一众新冠症状里,要说最出圈、最让人望而生畏的,当属被冠以“刀片过喉”“宝娟嗓”之名的上呼吸道疼痛。

为什么感染后咽口水像吞刀片?

北京地坛医院急诊主任王凌航曾在采访中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声门和声带周围的黏膜发生了充血水肿,一般病程 3~5 天时表现明显。等呼吸道病毒感染急性期结束,病毒被清除,炎症减轻,水肿消失、改善,嗓音可以恢复 [3]

除了嗓子,新冠病毒还对全身多个部位进行了疼痛攻击。头疼、肌肉酸痛、腰背疼、关节疼……从头到脚,病毒无所不在。

有人说,这个病毒就像是身体探测器,把平时有问题的地方放大。“比如我之前偏头痛,病程最难受就是头疼,现在其他也不疼了,可耳朵后胆经穴位跳着疼。”

阳了之后,居家如何应对

尽管当前的奥密克戎病毒已经很难击溃人的免疫防线,但面对一段未知的斗争,我们难免恐惧焦虑——怎样算高风险人群?怎么对症治疗?应该在家还是去医院?“复阳”和“二次感染”有什么区别?

可以说,掌握了这五个问题的答案,你就拥有了直视“两道杠”的勇气。

image 2

在用药方面,普遍的共识是,比起备药,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吃药。

布洛芬不仅是“痛经杀手”,也是退热利器,和对乙酰氨基酚一样,都能通过抑制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从而起到退烧效果,区别在于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 [4]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同时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很可能超量,甚至导致急性肝衰竭,因此不建议擅自同时使用这两种药品。

而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如白加黑、泰诺等)同样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也不能和退烧药同时服用 [2]

发烧是人体对外界各种致病因素的防御反应,是我们的免疫系统积极和病原体战斗的表现,因此,一般认为体温低于 38.5℃ 时,不需要使用退烧药。

但 38.5℃ 这个分界点其实并不那么严格,遇到身体明显不适时,也可以按照说明书适当服用 [5]

症状明显好转之后,根据官方指南,需要满足自测抗原阴性、且连续两次间隔超过 24 小时的核酸阴性后方可解除居家治疗,不过实际上很多地方要求并不严格,符合抗原阴性就能返岗。

此外,在新冠康复后,虽然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发生“复阳”和“二次感染”的概率都很低,但一个人确实有可能因毒株不同而发生多次感染,因此戴口罩、勤消毒等基本的防护还是不能落下 [6]

在新冠康复日记里,除了“怎么治”,网友们还关心应该“怎么吃”。

image 3

曾经把奶茶咖啡当水喝的年轻人,如今全靠自制电解质水、雪梨水、苹果热橙茶续命:

发烧:每一升温水,加 3g 盐、一勺麦卢卡蜂蜜以及一片柠檬的配比,就可以得到一份自制电解质水。是的,就是这么简单。干咳:冰糖炖生梨,可以加百合、杏仁粉 、金银花。

新冠感染期间,发烧出汗会让身体大量脱水,电解质水能够快速解决电解质失衡的问题,帮助身体维持正常的功能。不过,如果能正常饮食,一般也不需要额外补充 [7]

至于最近走红的“盐蒸橙子”,确实可以补充水分、盐分,提振食欲,当然也可以用其他水果来替代。

1. 把橙子洗干净 2. 橙子头切开、撒盐 3. 把盐均匀的用叉子或者筷子戳进去 4. 盖上橙子盖子蒸 20 分钟左右。一开始会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要撒盐。后来发现酸酸甜甜加点盐,有点海盐橙汁的感觉。不过记得要把盐均匀地戳在橙子里面,不然味道会很奇怪。

面对“小刀剌嗓子”的普遍症状,除了吃西红柿拌白糖和水果罐头,喉糖也能派上用场。

image 4

在“新冠”“喉糖推荐”的关键词限定下,日本龙角散以断层优势高居榜首。

网友最推荐的十款喉糖既包括金嗓子喉片、桂林西瓜霜含片这种老牌国民产品,也包含使立消、利口乐等国外品牌。

新冠康复,离不开靠谱的队友

五千多篇新冠康复日记,不仅记录了人们对抗病毒的客观进程,也书写了后疫情时代的情感记忆。这些被共同记录的人和事,也是新冠康复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记里,被提及最多的群体是孩子、朋友和医生。尽管与成人相比,儿童感染奥密克戎后症状更轻、病程更短,但对于不少新手爸妈来说,如何熬过孩子的病期始终是个巨大的挑战 [8]

image 5

一段持续一周的病情,也成为人际关系的试金石。有人发现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室友的另一面:

在我阳了之后,我的室友撑起了这个家,消毒做饭帮我收拾东西烫药一条龙服务,原来还以为她是个生活残障人士,关键时刻这么靠谱。

有人得到了领导充满人性的回复(不排除是被领导关注了社交平台):

中午时分和领导汇报情况,领导的嘱咐依旧是好好休息,养好了再去上班,在此感谢我亲爱的领导和辛苦的同事。

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不少准妈妈现身说法,“给同在孕期的姐妹阳了之后总结一些经验”。

也有人不断呼吁关注信息相对闭塞的老年人,教会他们使用抗原、关注他们的药量储备情况,作为无基础病的年轻人,能居家治疗就少去医院,把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群。

除了牵挂的人,日记里还有一些特殊的关键词,勾连着新冠康复过程中的难忘经历。

image 6

最常见的经历,和抗原有关。买不到、测不准的抗原,总能激起人最大程度的焦虑,甚至患上“幻阳症”:

我现在咳嗽两声,流点鼻涕,就老疑神疑鬼觉得自己中招了,抗原用了好几盒,一直都是一道杠。可能哪天真阳了,会松口气觉得另一只靴子终于落地了吧。

还有些经历,和奥密克戎的“通情达理”有关,“一般一家五口人会得病四个,留下一个买菜做饭”:

全家唯一一个暂时幸免的饲养员,全天戴着口罩忙活了一天,买菜、做饭、投喂病号,熬梨汤,督促每个人喝水,扫地,擦地,全屋消毒,辅导功课,上传作业,还得加班写 PPT,忙得不亦乐乎。喝了 2 大杯维 C 泡腾水,但嗓子还是略疼略干,浑身也有酸疼的症状了,不知道我这金刚不坏之身还能挺多久。

对于考研学生来说,“有时候,你永远不知道研究生通知书和新冠病毒哪一个先来”,如果再撞上经期,就可以叠满“上岸 buff”:

从知道自己阳了的时候,就感觉今年考研难度又上升了,好巧不巧的是来姨妈了,真是祸不单行,心想要是扛过去了,今年考试一定能上岸吧。

在所有涉及情绪的关键词里,“恐惧”“焦虑”被提及的次数最多,但几乎所有人都会在后面跟上一句相似的安慰——“积极面对,一切都会好起来”。

有资深执业心理咨询师表示,人们的恐惧来源于失序,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打破内心恐惧是一种必然经历 [9]。多听听身边人分享亲身经历,能够帮助人们在心理上重建秩序,减少对病毒的恐惧。

随着越来越多人从新冠中康复,“成为阳性”无需有病耻感,我们需要专业的救助,也需要普通人之间的守望互助,最后我们必须承认,无知和孤立远比病毒本身更可怕。

(本文科学性已由女王大学病理及分子医学硕士伍丽青审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网易数读 (ID:datablog163),作者:起司黄,数据:平凡の维,设计:杨波浪、敏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参考文献:

  1. 高佳. (2022). 钟南山:奥密克戎感染不再适合称为新冠肺炎,病毒不存在“北强南弱”. 界面新闻.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l60AhwnAnfwfoo5Mx-VNCQ.
  2. 北京日报. (2022). 感染者居家康复实用手册【官方版】.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R3NNRqQ0LQ5Ec12LhMd8Dw.
  3. 中国新闻网. (2022). “吞刀片”“宝鹃嗓”如何快速缓解?吃冷饮有用吗?.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J0QiTycaDyJGSaFIBUA1WQ.
  4. 王伟立. (2022). 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发热患者的疗效对比. 大医生,第7卷,(9), 35-37.
  5. 李秀婷. (2022). 关于退烧,一文看懂!这些退烧药不推荐使用. 南方网.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d9f3d1280b/8ed4fd5e85.shtml.
  6. 央视新闻. (2022). 如何区分“复阳”和“二次感染”?专家解读.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CPpx3tta321RrwIViF4uzA
  7. 光明网. (2022).盐蒸橙子、葱白烧水,“新冠民间偏方”科学性如何?.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6Sw8BsAK9e2VwPJSnFIR1Q.
  8. 杨菲菲. (2022). 孩子“阳”了怎么办?知名医师给家长支招. 新京报.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Gz6RuQ8HyCP-70_TtvjD4g.
  9. 高伊琛. (2022). 他们“阳”了,为什么要晒朋友圈?. 南方周末. Retrieved 22 December 2022 from https://mp.weixin.qq.com/s/ysTHsT09Ce5ATPxtVOkhqQ.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