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之前,先看一下知乎网友的评论。。。。
@护士衫下:
这标题没写全,其心可诛。
文章的完整标题应该是《对不起,爸爸妈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是因为这趟带你出去玩已经花了100w了,所以只能给你700w的学区房了,别担心,爸爸妈妈会和你一起勤俭地笑着活下去的》。
@苏莉安
这就是个一家三口满世界跑还有人赞助的旅游自媒体在帮金主们忽悠那些整日削尖脑袋想跃升阶层的普通中产家庭。
而被忽悠的、寄希望于通过满世界旅游「拓宽眼界」的群体可能永远也想不明白这两件事的因果:真正的上层家庭是因为有钱有时间才能时常环游世界,也正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属于这个阶层,才会见多识广眼界高;反过来是不成立的。
为了旅行都影响到了原本的生活质量,这就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有钱咬牙买正品LV还要挤地铁一样可怜了。
@大可
知乎果然是个大黑洞啊,多少互联网营销大咖精心炮制的十万加爆款文,在知乎三下两下就被解构完成被迫脱下画皮露出毒鸡汤甚至鸡屎汤的真面目。
我阴暗地分析一下这篇文章成为十万加爆款的原因:
鼓吹旅行即正义的文章挺多,比如曾经流行的猫力,“世界那么大”之类的,但这篇文章抓住“学区房”,“中产阶级焦虑”这些热点和痛点,然后和本来就火的“辞职去旅行”揉捏在一起,就像现在学术论文喜欢搞“交叉学科”一样,微信爆款文把热点交叉起来威力也是成倍增加,这很可能是以后自媒体写作的一个新趋势。
然后,这篇文章的广为传播,可能要归因于那些买不起“八百万”学区房(注意:自媒体文章,标题中一定要出现数字才能爆)的大多数家长。
买不起学区房,是很多家长心中的痛,毕竟买得起房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管用什么理由自我安慰,举自己小时候的例子,举隔壁谁谁菜小逆袭的例子,其实心里都是没底的,没人敢拍着胸脯说一句“学区房有什么了不起”。但现在,有人来说这句话了:学区房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家孩子还没上学就周游世界了,不比你们这些苦哈哈地买学区房的牛逼多了?
就像当年在天涯,所有人都讨厌易烨卿,但所有人都说不过易烨卿,因为人家就是比你有钱,实力碾压你,你说什么都是酸。最后只有周公子出来,不仅有钱,还是贵族,轻轻松松教易烨卿做人,最后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我们这群看客虽然既不是贵族也没有钱,但在那一夜我们自动变成了周家人,喜大普奔欢庆易烨卿输了。
现在,我们虽然没钱,虽然知道那些可以辞职满世界玩的人肯定有随手就买个学区房的实力,但我们就是希望有个这种牛逼哄哄的人替我们说出来:学区房有什么了不起?那些买了学区房的人你们看看,这才是生活。然后让我们觉得其实没有学区房也无所谓,因为买了学区房的人,他们没有生活。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们总觉得认真花时间,勤奋,努力地去做一件事,去学一样东西实在太累了,如果有个办法能又轻松,又好玩地把事给办了,把知识给学了就好了。
于是旅行即正义就出现了。
为了让你说服自己的内心,名正言顺地去玩,去花钱,他们告诉你旅行很重要,见识不同的风景很重要,旅途上认识不同的人很重要,旅行会让你成为一个更有趣的人,更好的人,更有层次的人……
但实际上呢,我因为工作原因也去了不少地方,也去过一些地方旅游,我觉得决定你见识什么样的风景,结识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的,归根结底还是你的工作和你的收入。起码我去玩过不少景点,并没有给我带来什么改变,真正给我带来改变的,还是收入的增加和读书……
同一个地方,读了书去和不读书去,那绝对是两种体验。说句不客气的话,不读书就出去玩,那绝对是浪费。人文景观就不说了,哪怕是名山大川这样的自然风光,读的书少也看不出个门道来,十分的味道,顶多品出来两三分。
但营销号不管的,努力工作多累啊,伏案读书多枯燥啊,升职加薪多遥远啊,他让你把时间多花在这些事上,那不就成了你一个礼拜也打不了一个电话的老妈么。
所以他得劝你花钱,而且要让你觉得这钱花得特别有道理,特别正当,哪怕是伸手找父母要钱去做这个事也名正言顺。因为这样的话大家才爱听。
明明就是花钱买享受,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男男女女的事儿,非要拔高出那么多意义,说是为了体验世界,增长见识什么的,搞得好像你不是出去玩,而是肩负着唐王的重托前往西天求取真经,回来就能脱胎换骨似的。
中学语文课本里有句话,是孔夫子说的,叫“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翻译过来就是说:你要想出去玩出去浪可以直说,反正你自己的钱爱怎么花怎么花,但能不能不要找那么多拙劣的理由来欺骗自己恶心别人?你到底是奔着玩儿去的,还是“提高自我”去的,自己心里就没点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