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当下的中国,

很多人穷,可穷的不是物质,也不是文化,

而是审美。

“美盲比文盲更可怕。”

这是吴冠中先生对美育的呐喊。

因此,物道君策划了“中国美学十问”的专题。

我们试图从“伪文青、伪匠人、假大师…”

十个热门话题中去寻找答案。

木心先生曾说:

“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因为美,

我们才可以继续前行。

  中国美学十问第三期:

为什么总有人追捧假大师?

前一阵,有友人兴冲冲拿来一幅书法作品,说自己花了好几万买的,是某某大师的作品。

大家争相传看后,有几个比较懂行的朋友指出这字有点一般,担心友人是不是被骗了。

友人一听就急了,说这位大师身上有诸多头衔,听说作品被多家博物馆收藏,怎么会错呢?赶紧上网搜索大师的资料。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一看,大师留着长长的胡须,穿着长衫,看上去有点仙风道骨。他出现在很多展览会上,写的都是那几个字,煞有介事,像在演戏般龙飞凤舞,不一会儿就写完了,基本和朋友手上的差不多,像复制粘贴的。

看来,这位大师未必是真大师了。朋友跌坐在沙发上:“唉呀!我还以为一叫大师准不会错,又有获奖证书,谁知道……”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这样的情况,倒也屡现不鲜。因为一听到大师,不知为何,人们还是很愿意相信,仿佛因为有了“大师”二字加持,作品便一定是好的。

其实,信服大师也不是不好。真正的大师,确实有其让人敬仰之处。

但如果总是“唯大师是从”,或追捧的大师其实名不副实,那就着实让人尴尬。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眼力吗?是因为大师的名头太响?

或许,当回到我们本身:为什么会追捧“大师”?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1. 何为“大师”?

“大师”,在《辞海》里解释为:一是学问、艺术的造诣很高,为人所宗法者,二是对和尚的尊称。

所谓大师,如果没有在学问、艺术这方面的专业领域到达某一个高峰,达到极高认可,是万万算不上大师的。

曾采访过中国书籍设计师吕敬人,他是亚洲著名的十大设计师之一,已是国内顶尖的书籍设计大师,他却摆摆手说:“千万别叫我大师,大师都是去世后被尊称的。”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但放眼当今社会,大师变得越来越普通,甚至有人说现在是“大师满街走,名人多如狗”。比如,拿了几个奖项的书画家可自称,演艺界名人也被称为大师,还有讲心灵鸡汤的也称为大师等等。

今天此文讨论的大师,只指这一类在学术、艺术领域方面的。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2. 追捧大师,是对自己的审美不自信

曾经有朋友相邀,特地去看他家中的一幅山水画。

朋友说,这是某位大师的作品,挂在家中感觉很有文化修养,但就是挺贵的。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我和他建议,也有不少年轻的画家画得很好,价格也还可以,买来收藏还有升值空间呢。

朋友却摇了摇头:“不了不了。我其实看不懂,就是想摆点在家里头。人家是大师,肯定不会差到哪了。况且被人问起,我也不用解释,一听就知道了。”

曾听一位艺术家闲聊,他说当年有人劝他,你要找点关系,评一个大师的头衔来,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卖得更贵。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原来不是你的作品价值有多好,而是你有没有“大师”头衔来加分上价值,不然便不被看见,不被认同。

以此推之,人们之所以会追捧大师,是因为自己审美的懒惰与不自信。

因为不确定自己的审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作品,那便直接买大师的作品,既省去了学习和鉴赏的成本,又可在他人面前直接彰显自己。这样,也给那些名不副实的“大师”钻了空子。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3. 追捧大师,也是一种跟风

前几个月,“流浪大师”沈巍火了。虽然他自己说,他不是大师,只是喜欢读书而已。

但人们却不答应,一定要称他为大师。每天都有网红去找他合影,为蹭热度,“努力”出现在同一个镜头里。

这种跟风与追捧,不仅是对流量的疯狂追寻,更是对“大师”的盲目追捧。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还有一些书画拍卖现场。在一个大广场,拉上了横幅,开起了喇叭,再安排一些“大师”现场写书法、画画。

这些大师,总是身着汉装长衫,表演得神乎其神。有人能一天写出数十幅一模一样的字画,有人能把毛笔插在两鼻孔里写字,有人能把自己的头发像毛笔般画几个大字,甚至还要边秀走位边写书法。

“要多少钱?”
“不要钱!友情竞拍!”
“不是不要钱吗?”
“不要用钱来衡量中国文化!”
……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趋之若鹜。“80”“100”“150”……拍卖到手后,再盖上大师的印章,便成了。

究竟这幅画好不好,自己喜不喜欢,有没有被打动,那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个是大师作品,我拍卖下来了,倍有面子。

追捧大师,某种程度是一种跟风和从众心理。这个时候,人是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

倘若遇上了是一位真正的大师,能为自己增益不少,自然是好事。但在“大师”遍天下的今天,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判断力、思考力和审美力。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4. 比起追捧大师,不如先培养自己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大师也是随着时代而诞生。

像曾经的民国时期,山河破碎,多少仁人君子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他们学贯中西,通晓古今,不为博虚名,只为开民智、求真理。

真正的大师,从不轻言自己为大师。真正的大师,需要时间和时代的孕育培养。

而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无论是想追捧大师,还只是想要彰显品味,都需要花多点时间培养自己。在审美、思考能力上,真的没有那么多取巧。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① 放下所谓的攀比心。

当每个人家里都挂着骏马奔腾、花开富贵的画时,谈不上谁更有文化修养。不如挂一点自己喜欢,又欣赏得来的作品。

而且,好物的本分是好用,却只是一味求大师名头,却不好用,那不成了摆设?

虽然说,虚荣心是人类不可避免的弱点,但面对自己,偶尔还是诚恳些好。“比比比”,比来比去,也太累了。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②多花点时间读书、看展、逛博物馆。

杨绛先生曾提点一个年轻人:“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人的烦恼大多来自于此,因为不自知,对很多事物缺乏自己的态度,容易从众,自然也辨不清大师之真假,一看到他们戏好多,便以为很厉害。

不如带着一颗空杯心态,无论到了什么年纪,都不要放弃阅读、学习。一开始不懂没关系,久了自然会懂。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木心也曾说过:“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解救不了。”

因为没有足够的审美力,也无从理解大师作品的美丑,只能听从他人的介绍。

想培养自己的审美力,需要多看一点美的事物,多去感受艺术世界,假以时日,才会渐渐拥有自己的感知力和审美力。

不自知与不自信,才会盲目追捧“假大师”。

想破假,先让自己归真:真看、真听、真感受。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美学十问》|点击图片查看往期回顾

全中国演技最野的人,都喜欢自称“大师”

文字为物道原创,封面图片来源于《影》剧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