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非等地发现的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毒株成为全球焦点。世卫组织26日将其贴上“具有高度传染性”“需要关注”的标签。全球多国自26日起纷纷收紧旅行限制和其他防疫措施。多家疫苗生产商开始测试现有疫苗对新毒株的效力。
有评论称,这是迄今为止变异最剧烈的病毒版本——突变列表长达50处,远多于德尔塔毒株。有外媒感叹, 一切又回到熟悉地带——新毒株来势汹汹,各国如临大敌。但更多科学家指出,新毒株的出现值得警惕,但所掌握的各方面信息仍然有限。即使其对疫苗效力产生影响,也不意味着全球抗疫回到起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们不必过度担忧。
截然不同
24日,南非向世卫组织首次报告新冠病毒新变种B.1.1.529。26日,世卫组织将其列为“具有高度传染性”“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并以希腊字母“奥密克戎”命名。世卫组织指出,初步证据表明,相比其他类型的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毒株具有更高的再感染风险。
这是世卫组织最近半年里首次针对一种变异毒株使用如此严肃的措辞。此前,其他“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包括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德尔塔毒株,以及去年冬天在欧美引发一波致命感染的阿尔法毒株等。
但与德尔塔、阿尔法不同的是,奥密克戎毒株似乎势头更猛、威力更甚,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 其一,突变数量。
- 德尔塔毒株包含15处突变,有6处发生在刺突蛋白上。刺突蛋白被视为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开门钥匙,也是新冠疫苗的主要打击目标。具体而言,刺突蛋白的6处突变中有2处出现在关键区域(受体结合区),会提高病毒侵入细胞的能力、增强病毒的免疫逃逸。
- 奥密克戎毒株出现约50处突变,有32处发生在刺突蛋白上,其中受体结合区有10处突变。传染病专家普遍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刺突蛋白的突变数量“前所未有”,突变内容既有以前在其他毒株上发现的,也有首次出现的。一些已知突变使得毒株更具传染性、更好地规避疫苗和人体免疫反应。
- “新毒株存在不同寻常的突变群,在进化上出现巨大飞跃,确实让我们惊讶。”南非流行病专家图里奥·德奥利韦拉称。
- 其二,传播速度。
- 德尔塔毒株最早于去年10月在印度被发现。今年5月,世卫组织将其列入“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截至6月,已有92个国家和地区检测到德尔塔毒株传播。可见,从最初被发现到列为“关注对象”经过半年多时间。
- 奥密克戎毒株最早于11月9日在南非被发现。科学家认为,这一毒株的出现是南非人口第一大省豪登省近两周病例激增的原因。11月16日南非新增273例,但11月25日升至1200多例,其中80%以上来自豪登省。11月27日,南非新增病例达到2828例。新毒株病例在南非所有省份几乎都在增加。
-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起飞’的速度让人担忧。”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阿希什·杰哈说,其他变异毒株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会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南非相关地区,这种毒株在几天到几周内快速占据主导。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晋继勇认为,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并不意外,病毒变异一直在发生,人类对这种传染病所了解的信息仍然有限,对其传播机理并未完全掌握。世卫组织已对变异毒株作出传染病高风险的提示,其传染性、烈性、躲避疫苗的能力可能都高于普通变异病毒,甚至比德尔塔更高。人类在变异毒株面前相对来说较为脆弱,因此,需要做好与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进行长期斗争的准备。
目前,奥密克戎毒株已在非洲南部、比利时、中国香港、以色列、英国和意大利等多地患者身上发现。其他一些欧洲国家也在调查疑似病例。世卫组织已要求各地卫生当局检查更多阳性样本,以确定新毒株是否已在其他地方传播。
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26日称,新变异毒株可能已在美国出现。“这不会让我感到惊讶,在某个时间点,它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美国。”
不过,奥密克戎毒株的确切起源地仍无法确定。虽然最初是在南非被发现,但它也可能来自其他地区。有科学家猜测,这种程度的变异很可能来自于一个无法战胜病毒的病人。
除了起源地,人们围绕奥密克戎毒株还有很多未知之处。它的传播速度是否比德尔塔毒株快,是否比德尔塔毒株更严重,或能在多大程度上逃避疫苗的免疫保护?研究人员尚未得出确切结论。
多位科学家指出,虽然令人担忧,但人们不必因新毒株的出现而恐慌。
首先,得益于南非卫生当局的快速反应,新毒株较快得到识别。科学家们正争分夺秒破译毒株,这可能会减小控制病毒传播的难度。
“南非卫生部及其科学家向世界发出警报,应该赢得掌声”。剑桥大学公共卫生和微生物学教授莎伦·皮科克称,这一进展表明,拥有优秀的测序能力以及与他人分享专业知识是多么重要。
其次,外界对新毒株的出现作出快速回应。美国、俄罗斯、法国、捷克、奥地利、英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沙特、新加坡等一系列国家纷纷采取针对非洲多国的旅行限制。估计这份名单还会不断加长。
“各国采取的旅行限制为科学家破解关键问题、阻止可能出现的死亡浪潮,争取了时间。”彭博社称。
再者,新毒株对疫苗效力的影响尚不明朗,但很可能不会造成“疫苗失效”的局面。
南非卫生部长26日表示,预计疫苗仍能预防新毒株导致的重症和死亡病例,即使它在预防感染和轻症方面可能没有那么有效。
“即使它比以前的毒株更具传染性,也不会让我们遏制病毒的努力回到起点。”伦敦大学流行病学家弗朗索瓦·巴鲁称,这应该被视为一次挫折,而不是疫情卷土重来。
最后,全球各大疫苗生产商纷纷表示,将在数周内获得疫苗对新毒株防护程度的数据。如果需要,可较快生产出新型疫苗。
德国拜恩泰科公司26日称,最快可在六周内生产出针对任何新毒株的新疫苗,并在100天内完成首批疫苗装运。美国莫德纳公司表示,正在评估两种强化疫苗候选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斌指出,每个病毒变异都是随机发生。新冠病毒作为单链RNA病毒,本身就比双链的DNA病毒更易产生突变。突变增强了病毒与宿主受体的结合能力,使病毒更易侵染宿主细胞。但目前,新毒株从哪里来、是否更致命、疫苗效力是否削弱等问题尚无定论。非洲整体接种率较低,还受到艾滋病等病毒困扰,新毒株的传染性如何还是要看未来几天研究人员基于突变病毒的实地调查及临床数据。需要关心的不仅是传染率,还有感染后重症发生率等。
尽管舆论莫衷一是,但金融市场已率先感受到新毒株的冲击。26日,受南非等国报告新型变异毒株等利空消息影响,南非兰特兑美元汇率暴跌,全球股市大幅下挫。
这或许是一次强烈提醒,表明疫情远未结束。这也是给西方发达国家敲响警钟:部分国家囤积疫苗,全球疫苗分配不均。只有当疫苗能保护世界上所有人口时,新变异毒株才能真正远去。
与非洲地区许多国家一样,自疫情开始以来,南非经历三波疫情潮。尽管全国感染水平仍低于5%,但由于疫苗接种率偏低(完全接种率约为30%),卫生专家预计可能出现第四波疫情。
“病毒变异出现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世界部分地区疫苗接种率很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实验医学教授彼得·奥彭肖说。不少公共卫生专家批评道,美国口惠而实不至,在打破疫苗专利保护上踟蹰不前。
“全球抗疫形势不容乐观。”晋继勇说,一来,很多专家猜测,病毒传播和天气有一定关系,低温有利于病毒生存和传播。北半球冬季来临,构成一大挑战。二来,欧美即将迎来圣诞节,人员流动性增加,疫情防控面临更大考验。三来,南非以及广大非洲国家疫苗接种率低,疫苗获得仍有较大困难。究其原因,疫苗产能缺乏保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只顾自己囤积,即使过期也不愿与他国分享。面对变异毒株,疫苗生产商承诺研制新疫苗,但这需要生产周期,初期产能势必较低。这样一来,新疫苗又将成为稀缺资源,国际合作将面临新的困难。
“就中国而言,既要继续保持国内抗疫措施不放松,也要加强对变异病毒传播机理、病毒序列等方面的技术研究,推进加强型疫苗的研制。”晋继勇说。
李斌指出,全球抗疫是一个医学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疫苗缺口,还有接种意愿等一系列问题。新毒株的出现也不能说是一次抗疫挫折。因为疫情结束前,新的突变毒株可能仍会随机出现。基本的应对原则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做好新疫苗的研发。就普通民众而言,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政策不松懈,不必过分担心。
新冠病亡率:未接种高出完全接种十多倍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日公布的数据表明,美国未接种疫苗人群死于新冠病毒的几率是完全接种人群的14倍,且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几率是后者的6倍。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罗谢尔·沃伦斯基22日在白宫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尽管美国有1.964亿人已经完全接种了新冠疫苗,而且有3600多万人已经注射了加强针,但仍有4700多万成年人以及1240万青少年尚未完全接种新冠疫苗。
英国牛津大学疫苗团队负责人安德鲁·波拉德说,英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医院里很多正在与新冠病毒苦苦搏斗的人“大部分都未接种新冠疫苗”。此外,新冠感染病例也在不断增加,专家们预测,冬季可能会出现一波感染高峰。
沃伦斯基称,尽管存在一些突破性感染导致新冠患者出现重症的病例,但总的来说,在观察住院率时,未接种新冠疫苗的成年人的住院率是接种疫苗的成年人的9倍,而且,未接种疫苗者们不断感染病毒导致更多人住院甚至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