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宋朝的印象就是“极简之美”。比起色彩丰富的唐三彩,宋瓷却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朴素美。唐朝敦煌的壁画几乎将所有的颜色都添上,可是宋朝竟用墨画画,墨分五彩,素雅而珍贵。
我们日复一日奔波在职场、机场、人情道场,生活的压力扑面而来。或许这时候我们可以走进一个宋代空间,让生活有一些简单的纯粹。
过了春天就不再是花季,过了某个年纪就不再年轻。生活需要一个平衡点,可进可退,可快亦可慢。
▲《春溪水族图》南宋 陈可久
宋食清淡,却不寡淡
宋人饮食,尤为清淡。据《韩熙载夜宴图》记载,宋人宴请所食之物,不过八品。
不仅民间如此,就连皇帝参加的御宴也不丰富。御宴有特殊定制,每一盏酒都要有歌舞杂技,并且整个御宴人们都在歌舞升平中度过,吃喝反而成为了次要。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 描绘了宋代文人品茗雅集
宋食虽清淡,却不寡淡。在民间,汤类就有几十种:二陈汤、生姜汤、枣汤、木星汤、薄荷汤……不管哪种场合,只要有宴请,汤是少不了的。宋食之精华,贵在养生。正如当今广东人的一句名言:有汤,就是这么任性。
不仅喝汤讲究,宋人食面也是让人拍案叫绝。生活在开封,你能吃到软羊面、桐皮面。生活在临安,你能吃到猪羊庵生面、鸡丝面、三鲜面、笋泼肉面等等,说个三天三夜,让人不禁垂涎三尺。
▲《文会图》 局部图
从《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文献中可以看出,宋人当时的烹饪技巧极其发达,包括烹、烧、烤、炒、爆、溜、煮、炖、卤、蒸、腊、蜜、葱、拔、酒、冻、签、腌、托、兜等,可以说用这些方法做菜,起码能做出几百种不同的菜肴。南宋建立起来后,北人向南方迁徙,南北饮食文化开始融合,从此“饮食混淆,无南北分矣”。
宋食清淡,却不寡淡,清淡是一种生活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内心安然恬静,不油腻、不繁琐、不浓郁,保有内心的素雅,保持精神的高洁,保证生活的品质。
▲ 宋 · 佚名 | 《槐荫消夏图》
蒋勋眼里的宋人生活
在蒋勋眼里,宋朝是中国最有品味的朝代。
宋朝的诗词歌赋、绘画书法、弦乐杂剧,都颇有成就。如果你爱好诗词,苏东坡、范仲淹的诗词朗朗上口;如果你喜欢书法,欧阳修、米芾的字帖风格各异。
蒋勋说:“因为他们心中有山水,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山水。”他们知道春天该饮新茶,夏天该赏荷花。人们印象中,终日操劳国事的皇帝宋徽宗却从不落下书画、游玩:“过水穿山前去也,吟诗约句千余”。他明白心中有山水,胜过手里握兵权。
宋朝有一幅画,画中有一位坐在榻上的文人,而身后屏风中挂着自己的画像。画像中不是皇帝而是自己,说明那时候宋人就明白自身存在的意义很重要。
他们相信在世界上总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而名利的纷争完全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在宋画里,我们看到亭子的位置都在风景最美的地方,这就是观景亭,它可以眺望到最美的风景。这些都是告诉你:你的人生不一定是拼命的赶路,只有停下来,你才能感觉到周遭的东西,所以停跟忙刚好变成一个互动。
在宋诗里,苏东坡被贬黄州,便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甚至后来贬到贫苦的海南,他依旧能和岛上的原居民一起过简单又快乐的生活。
一如蒋勋所说:“宋朝的文人除了读书之外,他还可以很悠闲,可以很潇洒,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种生活的品味。”
生活本来就可以走得很慢、很悠闲,就像宋人一样心中蕴藏山水,而不是权力富贵。
放下忙碌,像宋人一样生活
在宋朝的《槐荫消夏图》中,一位文人躺在藤编的凉床上,半敞衣襟,双脚架高,闭着眼睛仿佛倾听鸟的叫声,悠然自得。人们常会问:“为什么宋朝的三百年里诞生了这么多的文人?”
因为宋朝人更懂得生活,他们是真正“慢活”的老祖先。在他们看来,生活要走得很慢、很悠闲然后很丰富。不沉迷追逐权力与财富,生活可以很简单,很单纯。
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很多东西正在被逐渐遗忘,人们越来越趋向于“快”,而忘记了生活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