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工作之后,想多看点书,找我列了个书单。我大概写了一百本,她大呼小叫:“这么多我怎么看得完!”因为列的都是通俗又好读的书,所以我让她不用管能不能看完,就挑些感兴趣的慢慢看。
不到一年,她兴高采烈地发给我一张图,那一百个列表,每个后面都打上了勾。这次,她没有再找我列书单,因为她自己就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书。
我问她怎么做到的,原来她不过是治好了自己的微博依赖症而已。朋友工作的地方离家不近,每天一早一晚加起来有两个小时的通勤时间。
要书单之前她在公交车上都是刷微博度过的,看看搞笑的段子和动图,翻翻一些热门帖子,除了哈哈大笑一场或唏嘘感叹一番,并没有什么收获。开始照着书单看书之后,她每天挑本书带着看,一开始看不下去,一天才看三五页。
后来看得越来越快,睡觉前也躺在床上刷微博的习惯变成了翻几页书,她视为“重任”的书单不知不觉就完成了。她从来没想过,那些碎片化的时间累积起来,能变成这么厚重的财富。
如果养成一个新习惯也算努力,那么努力,是有惯性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你才会发现更大的不同。
我读的书不算多,但我看书比较快,所以这些年来一直保持着每周至少三本的数量。很多人问我:“你怎么有那么多时间读书?”
我一天的时间也是24小时,并没有多余的时间。但我没有看电视剧的耐心,微博不太上,对在淘宝上买买买也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才省下了不少时间看书,并且读书本身带给了我无与伦比的乐趣。
也有人问:“那么多书,你都是买的吗?”事实上我很少买书,上学时看书几乎都是在学校图书馆借,现在工作了也是这样。
市立图书馆最多可以借六本书,我每两周去一次,很轻很薄的散文或者小说站着就能看完,其他的会借回去慢慢看。时间长了,一段时间不去图书馆淘书也会觉得不习惯。
在读书习惯的养成里,我特别感谢我妈妈。我小时候她是一名严格的小学老师,从不让我看电视剧。小孩子太无聊,只好看书,所以我大部分的周末都在家附近的书店里度过。陆陆续续读过那么多精彩的童话、小说之后,我才慢慢地爱上了读书。
我相信,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懒惰有惯性,勤奋也有惯性,生活中的一切习惯都不是一天两天才养成的。看书看久了,你会觉得“今天不看就不舒服”。写文章写久了,一有灵感就想赶紧打开电脑写完。
根绝我的教训,如果有一本600页的参考书需要复习,如果你想着“今天先玩一下吧,明天开始,每天看20页”,那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每个打算“看20页”的明日都变成了“先玩一下”的今日,那本参考书仍然一页都没有看。
最好的方法是“今天就开始,现在就开始,就算现在只能看一页,也要现在开始。”
有个成语叫“知易行难”,之所以“行难”就是因为每逢要改变或者挑战自己的时候,人们的惯常心理是观望和逃避,迟迟不愿意开始第一步的尝试。事实上,一个习惯的养成说容易也容易,只要你真的想做,并且从这一秒开始努力。
也有人说,我已经毕业好几年了,现在再努力会不会太晚了。我只想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都不晚。
以前曾经看过一本书《考拉小巫的英语学习日记》,书里除了英语学习方法,还有作者自己的成长经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看到作者大学开学第一天的顿悟。
由于生性贪玩,她中学六年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了,经常逃课,从来没竭尽全力付出过。高考之后,看着昔日的同窗好友都去了更大的城市读着梦寐以求的高校,作者第一次觉得生活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随后她成功开启了学霸模式。读英语专业的她为了练习听力听坏了好几个复读机,尽管正在矫正牙齿但她带着牙套仍然站在走廊的寒风中拼命练习口语,嘴唇常常被划伤。命运没有她辜负她,不仅给了她优秀的托福和GMAT成绩,还给了她华盛顿大学的offer。
我特别感动于考拉小巫的故事,因为她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学渣向学霸的蜕变经历。有些人天生努力,也有些人是自己想要改变,然后慢慢地超越,每一天相比于前一天都有新的进步,才逐渐迎来了人生的全新模式。
所以啊,因为又浪费了一天时间而自责的你,自责不如行动,不如从现在少浪费一个小时做开始,从打开一本想读却迟迟未读的书开始,从穿上跑鞋跑出几百米开始。总有一天,你会为自己丰富充实、了无遗憾的生活而暗暗惊讶。
相信我,努力是有惯性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甚至不需要一年,只需三个月,你就会有大不同!